本報特約評論員林元白
  如是,且把每一年的清明,當作一次慎終追遠的祭掃與沉思,當作一次游目騁懷的放飛與頓悟,更當作一次人生境界的練達與養成。
  沒有哪一個節日,像清明節這樣承載瞭如許豐腴的內涵。連日里,緬懷先烈的情愫,掃墓祭祖的哀思,踏青郊游的歡娛,乃至“北京規定黨員幹部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1平方米”諸如此類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消息,充盈其間,益增節日之厚重。
  清明之為節日的前世,實為節令之先行。古人講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。故謂之清明。”24節氣,獨此清明時節,最能得人之目,更能得人之心。此節來時,仲春過,季春來,一時還“草色遙看近卻無”,轉眼間百花爭艷爛漫遍野。草長鶯飛,滿目蔥蘢,焉能不賞心悅那Ч爬紀ぜ潁嗍竊諛捍褐蹕嗷幔小把齬塾鈧嬤螅┎炱防嘀ⅲ雜文砍一常鬩約猶椋趴衫忠病鋇雀┦敖允塹募丫洹�
  正所謂“觀乎天文以察時變,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”,“清明”之美好感受,由外而內,化於人心,而成天人合一之境。千百載,人們崇尚清明的意境不絕於文,不斷於心,雖千磨萬擊而仍在心底獨留那一方清明之地。東坡先生“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盡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。”如是曠遠豁達的清明之境,今天讀來亦撼人心魄。
  心尚清明,而在清明時節既慎終追遠,又游目騁懷,則是開啟清心明目的重要髮端。人世擾攘紛紛,有人亂了心神,有人迷了心智,有人忘了原初,有人糊塗度日。當此之際,走出閉鎖的戶牖與心境,走向大自然,得些清新之氣,攬些明目之物,心思焉能不為之一清且明?
  清明被賦予慎終追遠的意味,固然是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先烈先賢,不要忘記先人祖輩,要有外在的形式以表達,但更深層次的意味,卻是內在地思考從何處來。詩人說,我們已經走得太遠,以至於我們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。它的哲理在於,人們容易被世象物事亂了本初本真。不忘初心,懂得從何處來,到何處去,內心必有安處,由濁而清,由暗而明。記得來處,記住歸處,這不也正暗合清明而有萬物生長的哲學意味麽?
  清明正值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。人生事業的每一次秋收,莫不來自於每一次的“春種”。而每一次的“春種”,莫不來自於每一次的“清明”。清心明目、清思明智,也就排除紛亂擾攘,披沙而揀金,獲得足夠的前行動力。是故,清明時節,最需放下手中繁瑣,放飛心情,給自己一個親近大自然的機會,亦給自己一次清心明目的啟迪。
  如是,且把每一年的清明,當作一次慎終追遠的祭掃與沉思,當作一次游目騁懷的放飛與頓悟,更當作一次人生境界的練達與養成。心有清明氣,行有清明風,是謂頂天立地人。  (原標題:慎終追遠思千載 游目騁懷心清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31keijt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