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日報訊 (記者/劉昊)在城市社區“種蘿蔔”,讓蘿蔔為社區“順順氣”——這個“蘿蔔”可不是餐桌上的食物,而是保證一群人開會時好好議事、理性決策的規則。20日,在深圳慈展會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,來自蘿蔔(北京)咨詢公司的議事專家袁天鵬分享了作為社區治理工具的“羅伯特議事規則”在深圳羅湖文華等城市社區的實踐經驗。
  當天的會場第一排放了一堆胖胖的白蘿蔔,自稱“蘿蔔哥”的袁天鵬站在臺中央,臺下坐著全國各地社會組織的負責人,文華社區的許多居民代表也來助陣。據介紹,“蘿蔔”這個詞的背後還有一個故事:2009年,袁天鵬到安徽阜陽南塘村給合作社的農民上課,第一次聽到“羅伯特議事規則”,人們有些懵,一個阿姨索性把“羅伯特”簡稱為“蘿蔔”。後來,“蘿蔔規則”改善了以前村裡開會“啥也解決不了”的狀況,幫助村民做了許多集體決策。
  2012年開始,羅湖區在文華社區啟動試點,一戶一票直選出每個樓棟的居民代表,隨後袁天鵬的團隊進駐該社區,對居民們展開了羅伯特議事規則的培訓。不久後,文華社區還成立了“幸福基金”,居民代表們以提出提案、充分辯論和舉手錶決的形式共同決定基金的用途。袁天鵬介紹,目前,文華社區已經形成了“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”的社區治理體系,在現有法律框架內,細化了社區的組織、制度、活力、輿論和能力的建設途徑。
  “無數個不眠之夜,我們跟羅湖區社工委的工作人員一起,反反覆復地討論怎樣設計制度”,袁天鵬介紹,在文華社區的治理中,“蘿蔔規則”是核心,社區黨組織則負責把握方向,提供支持和引領。在這一過程中,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專業性和公共精神均有提高。現已達到1萬多字的《文華社區居民自治章程》記錄了歷次修改過程,“這是法治精神的標誌,代表人們從制度上尋找支持,提出自己的訴求和主張”,袁天鵬說。
  “通過底層設計,保證居民組織化地有序參與公共事務,使官民可以坐在一起形成決議和解決方案,保證基層黨政的政權穩固”,專程來慈展會“取經”的羅湖區社工委副主任呂毅說。他還坦言,面對公益與慈善這個話題,官方話語和民間話語應有更多對接。
  據瞭解,最近“蘿蔔規則”開始在廣東清遠等地推廣,而袁天鵬的“‘蘿蔔學院’訓練營”計劃將面向社區工作者、社區NGO組織工作者以及對社區工作感興趣的人士,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和南京5座城市展開。  (原標題:“蘿蔔哥”推廣“蘿蔔規則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31keijt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