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趙子龍,1996年7月25日出生,2014年9月1日入伍
  哈爾濱大火5消防員犧牲18歲的趙子龍年齡最小 為其第一次實戰出勤 姐姐哭泣—— “說好的一起看冰燈呢?”
  利落的寸頭、稚氣未脫的面龐、身穿帶黃杠的深色消防服。這個畫面定格在了這個18歲少年的身上,也永遠地定格在了趙家的鏡框里,他就是趙子龍。
  1月2日13時許,黑龍江哈爾濱市北方南勛陶瓷大市場倉庫發生火災,著火倉庫先後兩次發生坍塌,造成5名消防戰士不幸犧牲。而出生於1996年7月的趙子龍成為這5名遇難的消防員中年紀最小的一位,這次救火是他第一次實戰出勤,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出勤……他入伍才剛剛4個月。
  《法制晚報》記者獨家對話趙子龍的家人,挖掘這位為大火獻出生命的年輕人的點點滴滴。
  犧牲“家裡的希望沒了……”
  四個多月前,來自榆林市中北部太安鄉山河村的18歲小伙趙子龍毅然選擇了入伍。儘管當時媽媽極力反對,但是他還是這樣選擇了。
  3日中午12時許,趙明奎、任桂花夫婦見到了兒子趙子龍,這次見面距離上一次一家人團聚已相隔一個多月。白色的蓋佈下是兒子趙子龍熟悉的面龐,只是這張年輕的臉上再也沒有了生氣。
  51歲的任桂花終於見到了日夜掛心的小兒子,她從沒想到,再次的相見竟然成了永別,她一遍遍摸著小兒子的臉哭得癱倒在地,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瞬間將這個家庭緊緊纏繞。
  得知消息是在3日的早上,趙明奎接到了來自部隊的電話,“你兒子受了重傷,在哈爾濱……”接下來說的什麼,趙明奎已經記不起。他趕緊通知自己的大女兒,全家人匆忙趕到了哈爾濱。然而,結果竟然超出了全家人的想象。
  “原來以為弟弟只是受傷……本來是不讓他出來的,在我們身邊多好……”趙子龍的大姐趙芳充滿自責,她現在很後悔,“當初應該把弟弟留在家裡”。“因為當時聽說當兵退伍後可以有八千元的補助,弟弟說這筆錢對家裡太重要了。”趙子龍的姐姐趙芳哭著回憶道,“弟弟就是想幫家裡分擔點經濟負擔。”
  “家裡的希望沒了……”說起兒子,54歲的趙明奎泣不成聲。“子龍是家裡唯一的男孩,是全家的希望……”而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因為他的突然離去破碎了。
  經歷 15歲時輟學分擔家庭負擔
  在以種玉米、水稻為主的山河村,趙子龍的父母靠著幾畝地供養著三個孩子,家裡條件一直不好。儘管是家裡最小的孩子,趙子龍並沒有被嬌寵。
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,在父親趙明奎的記憶里,雖然趙子龍是家裡唯一的男孩,但是他延續了兩個姐姐的性格,“從小就很懂事”。
  “叮鈴鈴……”當下課的鈴聲響起的時候,同學們都結伴一起玩耍,唯有一個瘦小的男孩背起書包就往家裡趕——他就是趙子龍。回到家之後,喂豬、下地、開農用車……趙子龍樣樣在行。
  “家裡條件一直不好。”姐姐趙芳告訴《法制晚報》記者,“我媽媽有風濕病、心臟病,爸爸的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也很多年了,他們的健康常年靠藥物維持,家裡一直充滿著藥的味道。”她說,有時候,弟弟也很羡慕鄰居家的孩子可以放學後不用幹活、盡情玩耍,但是他每次都是幹完活之後才出去玩。有時候,爸爸心疼他,會讓他少乾點,但他沉默不語,反而低著頭幹得更多。
  為了讓趙子龍能夠順利上學,他的兩個姐姐先後輟學打工。而趙子龍也沒有讓家人失望,“他成績一直是數一數二。”趙芳說。
  然而,2011年,父親再次病倒了,那一年趙子龍正在上高一。當“股骨頭壞死”這個疾病開始纏繞在父親身上的時候,趙子龍發現越來越多的錢都送進了醫院里,家裡的外債越來越多,甚至開始去銀行貸款了。每個月一兩千元的醫葯費將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壓得喘不過氣來。
  為了讓父親能夠安心治病,減輕家裡的負擔,15歲的趙子龍毅然選擇了退學。“說什麼他也不上學了,他知道家裡沒錢……”很快,他成為家庭里的勞動主力,家裡大大小小的活他都搶著乾。
  樂觀 從不抱怨苦口頭禪總說“還行”
  農閑時,趙子龍選擇了出門打工,他感受到了家庭頂梁柱的壓力和責任感。
  剛開始,趙子龍去了離家不遠的一家飯店做服務員。每天的起早貪黑他並不抱怨,一次又一次的熬夜讓他正在成長的身體變得更瘦了。“我媽媽很著急,我們看著也很心疼弟弟”,“這活兒太辛苦了,我們也不想讓他幹下去”。幾個月之後,趙子龍不再當服務員了,他開始跟著親戚去工地里打零工。
  在一個又一個的建築工地,趙子龍乾起活的踏實勁並不比大人們差,“從不多話,也不惹事,都默默地低頭幹活。”工友們都很喜歡這個沉默寡言、能幹的小伙。趙芳說,弟弟每在一個工地幹活,都討人喜歡,因為他吃苦耐勞,從不嬌氣。有次他手被划出了傷口,他也不在意,繼續埋頭幹活。
  工地體力活繁重,飲食水平卻很差,每天除了吃白菜就是豆腐,而趙子龍沒有半點怨言。對於工地的工人來說,最難熬的是拖欠工資。有一次因為向包工頭討要工資,“工人們還被追打,有些工友的腿被打折了,我弟弟因為跑得快逃過了一劫。”在姐姐趙芳的眼裡,趙子龍的打工經歷“想起來就讓人心疼”。
  有一次,趙子龍等工資等了20多天都沒能要到。“他出門時只帶了車費,而他知道家裡困難,也不好意思跟家裡人開口。”“他那時身上沒有一分錢了,儘管這個過程中,家裡給他寄了200元生活費,但當他20多天后回到家時,已經瘦得不成形了。”想起弟弟,趙芳再次淚流滿面。
  “還行”是趙子龍的口頭禪,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的苦,遇到了多少麻煩,面對家人的詢問,他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字。就算那次被包工頭追打,在家人面前,趙子龍也是以這兩個字概括。
  約定“說好的一起看冰燈呢?”
  “他跟我們說好了,過幾天帶我們一起去看冰燈的,我們都在等他電話呢。”提起曾與弟弟的約定,趙芳泣不成聲。這次執勤,是趙子龍的第一次實戰,在之前無數次的演習中,他都表現特別好並多次受到班長的表揚。
  “上次見他還是在去年11月底,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部隊里看了子龍”,“他很有禮貌,也變得很健談,家裡大大小小的事他都問到了,我感覺他成長了不少。”趙芳覺得那是她最開心的一天,“全家人挨個都搶著跟子龍合影。”短短30分鐘的相聚,她看到了弟弟的進步和蛻變,以前那個沉默的小男孩似乎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。
  當一家人在部隊門口跟趙子龍揮手告別的時候,趙子龍的眼圈紅了,強忍住了眼角的淚水。“弟弟長得再高再大,也永遠是我們的小弟”,然而,趙芳從沒想到,這一次的相見,竟然定格在了相機里,成為訣別。
  “你們什麼時候再來看我啊?”就在最近一周,趙子龍變得戀家起來,“他說他想爸爸媽媽和姐姐”,給爸媽打電話時經常這樣問。“等你有空的時候你給我們打電話,我們都來看你。”趙明奎答應著兒子……
  這一次來哈爾濱執勤之前,趙子龍就跟家人商量好了。“到時候我帶你們去哈爾濱看冰燈。”趙子龍的這句承諾在二姐趙紅的心裡開出了花。前些年,為了能夠讓弟弟多讀書,趙芳和趙紅姐妹倆先後輟學,姐妹倆再也沒出過遠門,能去哈爾濱、和弟弟一起看冰燈一直以來都是她們最開心的期盼。
  如果不出意外,一家人就可以在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相聚了。然而,這一切都隨著大火化作了泡影。
  如今,這個占地1000平方米的倉庫只剩下坍塌的牆體、裸露的鋼筋,災後的凌亂,寂靜的街道,似乎都在為犧牲的消防員默哀……
  (除趙子龍、趙明奎之外,其他當事人均為化名)
  文/麗案調查工作室記者鄒艷
  我們還要記住這些犧牲的英雄
  楊小偉1992年2月9日出生,2010年12月1日入伍
  侯寶森1994年7月29日出生,2011年12月1日入伍
  張曉凱1995年5月24日出生,2012年12月1日入伍
  傅仁超1995年10月28日出生,2012年12月1日入伍
  ▲趙子龍,1996年7月25日出生,2014年9月1日入伍
  三問哈爾濱倉庫大火
  哈爾濱大火的慘痛代價,烈焚之痛讓我們不禁要問:大火為何遲遲不滅?消防通道去哪了?爛尾樓咋成了倉庫、商鋪和居民樓?記者採訪發現,明知是消防通道卻租賃成店鋪;著火建築是爛尾樓,卻有居民入住,商戶密集;堆放大量易燃物品的倉庫竟然不是消防安全重點單位……
  今天上午,記者從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瞭解到,經初步偵查,火災起火點位於太古街727-1號紅日酒店用品倉庫。商店自行用木板隔為兩層,隔層內鋪設有裸露電線。電線超負荷引燃塑料製品,造成火災。目前,多名責任人已被控制。
  1
  消防通道哪去了?
  現場群眾告訴記者,消防車趕到現場時,曾試圖從消防通道進入院內起火地點進行救援,但繞了幾圈都沒有找到入口,只能徘徊在樓外,眼看著火勢不斷蔓延。
 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家名為“火焰山碳業”的店鋪,一位經營電飯鍋的業主說:“這個店鋪就是消防通道,都給堵死了,消防車根本進不去,不然哪會燒這麼大。”
  一家商鋪的老闆韓先生告訴記者,這裡的店鋪非常緊俏,供不應求。“你不租還有別人租,這個地方早就改成店鋪了,我5年前租的這個地方,也沒有哪個執法部門跟我提出過整改意見或給予處罰。”他說。
  2
  爛尾樓為何入住商戶?
  記者獲悉,著火建築是一座爛尾樓,只有簡單的承重結構,這是消防部門沒有預料到的。以致大火燃燒後,樓體突發坍塌,消防員被瞬間壓埋。據消防人員介紹,該爛尾樓的內部構造複雜,許多改建不利於預防火災,更給撲火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。據瞭解,該著火建築為回字形,地下一層是倉庫,1-3層是商鋪,4-11層是居民樓。居住在此樓的於先生告訴記者,這裡的商戶約1500家。當地居民還告訴記者,失火的大樓建成後因“不合建築標準”,一直沒有取得“房證”,也沒有通過消防驗收。
  3
  為何一直無人監管?
  記者在現場看到,一個“北方南勛陶瓷大市場,萬米批發零售大庫”的牌匾格外醒目。這裡商鋪眾多,有賣陶瓷、廚具、日雜百貨、洗滌用品等,大多是易燃物品。倉庫連著居民樓,裡面存放的又是易燃物品,消防通道又被堵塞,這樣的單位是不是消防部門應該重點監管的區域呢?
  如此隱患重重的大市場,為何不在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之列,而且多年來一直無人問津,難道只有等到大災來到有關部門才臨時監管?
  文/記者王選輝綜合新華社
編輯:SN064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31keijt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